48小时,从“准公务员”到“全网公敌”,苏某某的经历堪称现实版“社死”教科书。
2025年6月,桂林市事业单位招聘公示名单上,笔试面试双第一的苏某某本应稳拿“铁饭碗”,却因网友扒出他一年前虐杀20只流浪猫的劣迹,瞬间从“学霸”沦为“道德败类”,最终被官方取消录用资格。
央视、人民日报等官媒接连发声,让这起事件从地方争议升级为全国性讨论——当道德污点遇上公职门槛,社会究竟该不该给犯错者第二次机会?
虐猫往事:从“爱猫人士”到“校园杀手”
2024年,华中农业大学的流浪猫接连离奇死亡,尸体被摆成扭曲姿势丢弃在女生宿舍门口,引发学生恐慌。监控录像锁定凶手——学生苏某某。
他伪装成“救助者”,却在暗中将人用药物碾碎投毒,导致20多只猫惨死,事后甚至发朋友圈炫耀。校方给予严重警告处分,但舆论并未平息。网友愤怒质问:“对弱小生命都如此残忍,若掌权会怎样对待普通人?”
考公争议:高分能否掩盖道德缺陷?
一年后,苏某某以优异成绩通过桂林事业单位考试,却在公示期遭举报。尽管支持者如胡锡进呼吁“给年轻人改过机会”,但更多声音指出,公职岗位代表政府形象,道德标准必须高于法律底线。
央媒最终定调:虐猫行为暴露其“缺乏同理心与暴力倾向”,不符合“良好品行”的招聘要求,拒录合理合法。
网络时代的道德审判:污点能否被时间冲淡?
此事件折射出数字化社会的残酷——一次错误可能伴随终身。苏某某的“社会性死亡”不仅断送编制梦,更可能影响未来求职。
有观点认为惩罚过重,但更多人坚持:公权力不容冒险,尤其是虐猫与反社会人格的关联已被心理学研究证实。正如网友所言:“我们给苏某机会,谁给那20只猫重生的机会?”
这场风波绝非简单的“爱猫vs厌猫”之争,而是对社会底线与制度公正的拷问。当能力与品德冲突时,答案或许早已明确:公职不是试验场,道德瑕疵者必须为自己的选择买单。
老虎配资-老虎配资官网-郑州股票配资网-炒股配资交流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